狼牙山山腳下的五勇士塑像。河北日報記者 趙海江攝
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里陳列的《狼牙山五壯士歌》歌譜影印版。 河北日報記者 趙海江攝
“棋盤坨,山崖高,壯士的血花紅;勇敢的八路軍,五個好英雄;真可惜,槍彈完,一死報祖國……”6月1日,青山環(huán)抱中的狼牙山五勇士陳列館,傳出陣陣悠揚的歌聲。前來參觀學習的游客,圍在講解員李迎新身邊,神情肅穆地傾聽著,幾歲的孩童也安靜下來……
“我剛剛演唱的歌曲,曲譜的影印件就在陳列館。”李迎新說,從曲調和歌詞中,可以深深地感受到創(chuàng)作者對五位英雄的崇敬和緬懷。
順著李迎新手指的方向,記者看到展柜內一方泛黃的書頁,長約20厘米,寬約15厘米。湊近來看,紙上印著《狼牙山五壯士歌》,曲譜下的歌詞,一行行,一串串,抑揚頓挫地分布著。
循著歌聲和講解,記者仿佛回到80年前那滿是槍聲和硝煙的一天。
1941年8月,日偽軍7萬多人,對晉察冀邊區(qū)發(fā)起大“掃蕩”。9月25日凌晨,敵軍開始攻擊狼牙山地區(qū)。為吸引敵人火力,讓部隊和群眾安全轉移,某部七連六班班長馬寶玉挺身請戰(zhàn),承擔掩護任務。當時六班除了傷員,只剩下五人:班長馬寶玉、副班長葛振林、戰(zhàn)士胡德林、胡福才、宋學義。
邊打邊退,他們面前出現兩條路,一條路通往部隊和群眾轉移的方向,另一條路通往棋盤坨頂峰。為了迷惑敵人,他們故意暴露自己,毅然踏向通往頂峰的絕路。
“棋盤坨峰頂三面懸崖,無障可憑,無路可退。我們同敵人激戰(zhàn)5小時,子彈用光了,就用石頭砸,最后只剩了班長馬寶玉手中的一顆手榴彈。敵人逼近,班長把手榴彈甩向了敵群!
這是陳列館內展存的《狼牙山跳崖記》中的部分文字。該文于1957年,根據五壯士幸存者葛振林的口述整理完成。它不僅真實還原了那驚心動魄的時刻,更呈現了五壯士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。
“看著不斷涌上來的敵人,班長帶我們站在懸崖邊上。‘我們犧牲了,有價值……無論如何不能當俘虜!瘽L燙的熱淚,流淌在戰(zhàn)士們的臉上。‘人犧牲,槍不能叫敵人得!’砸爛槍支,扔進山谷,大家縱身跳下懸崖。”
狼牙山五壯士跳崖后,當年10月18日,晉察冀軍區(qū)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、政治部主任舒同、副主任朱良才共同簽署頒布訓令,對5名戰(zhàn)士英勇頑強的戰(zhàn)斗精神給予高度評價,號召全軍指戰(zhàn)員向他們學習。文藝戰(zhàn)士們也行動起來,展開創(chuàng)作謳歌英雄。當年年底,革命歌曲作家方冰和劫夫滿懷深情創(chuàng)作了《狼牙山五壯士歌》,歌曲以昂揚優(yōu)美的旋律傳誦壯士英勇悲壯的事跡,鼓舞軍民抗戰(zhàn)斗志,凝聚起團結抗戰(zhàn)的民族力量。
對狼牙山五壯士的壯舉,聶榮臻元帥曾有題詞:視死如歸本革命軍人應有精神,寧死不屈乃燕趙英雄光榮傳統。
“五人家中都十分困苦。”李迎新在講解中介紹說,馬寶玉的父母和大哥相繼去世,只剩下年邁的爺爺和幼小的弟弟妹妹;葛振林家窮得做不起鞋,常年光著腳板上山下田,經常被扎破流血,冬天被凍得又紅又腫;宋學義家吃不飽,常年逃荒要飯。
“當年他們參軍時,每個人都帶著強烈的愿望,就是想改變當時的苦難生活!崩钣陆榻B道:
胡德林給母親磕頭道別時說:“娘,等革命勝利了,咱們就能吃大米白面,再也不用喝這能照出人影的粥了!
馬寶玉在參軍臨行前,特地看望了當童養(yǎng)媳的妹妹。他對妹妹說:“哥哥要去打仗了,等革命勝利了,像我們這種苦難人家的閨女,再也不會去當童養(yǎng)媳了!
胡福才跪別父母時,爹娘囑咐說:“兒啊,多打小鬼子,把他們趕出中國,讓咱老百姓早點兒過上好日子!
“其實在當時,五壯士完全有生的希望。他們可以尾隨大部隊邊打邊撤,也可以藏身連綿的群山。但為掩護部隊和群眾轉移,他們毅然選擇走上了絕路。歌詞中那句‘槍彈完,一死報祖國!’可以說,印證著壯士們的無悔初心。”
6月2日,雨后初晴,云霧中的狼牙山美麗清新。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群眾來到這里,接受精神的洗禮。英雄一躍壯河山的大無畏精神,將在一代又一代人中賡續(xù)傳承。(李連成)
微信
微博
返回
頂部